人才培养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专业建设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规划概述

1.建设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陕西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贡献。

当前,为适应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工科(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3E)应运而生。从外延上看,新工科凸显学科交叉与综合的特点,特别是信息化特色;而从内涵上,新工科的特点要突出理科基础。因此,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战略性高科技产业。新工科环境下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要求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主要是数理基础、外语基础、电子信息基础以及计算机技术基础;二是具备很强的创新研发能力。基于新工科背景下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也应逐步与此相适应。

2、具体建设内容

(1)理科基础知识的培养。加强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及英语的教学力量,同时提高考核标准,务必使学生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

(2)提升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措施如下:①采取校企合作编写教材方式,引入案例教学,使得课堂教学生动具体。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教师培训渠道,引入前沿热点知识与技术。③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将批判性思维带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加强课程建设,创新课程体系,积极培育省级精品课和线下线上课程。

(4)加强资源整合,凝练和稳定学科研究方向,以项目为支撑,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以科研促教学发展。


 

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规划概述 

1.建设思路

以物联网工程专业被确定为市级重点扶持专业为契机,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依托,师资队伍建设和物联网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为保障,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教学内容优化与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深化、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搭建、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教学科研管理改革等,经过3-5年的努力,构建具有鲜明应用性特色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把该专业办成与地方经济发展建设需求紧密联系,拥有良好社会声誉的专业。

2.具体建设内容

(1)建设符合专业定位的课程体系,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凸显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开放式、应用性和地方性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及应用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2)培养一支应用性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的科研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3)建设高水平的校外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辐射到计算机及其他理工科专业;

(4)争取设置一个工程硕士培养点,争取省部级及以上的科研项目和奖励数量有比较大的所突破,在区块链应用技术、软件安全技术、软件设计技术等方向形成一定的研究特色。

(5)经过3年的努力,争取把物联网工程专业,办成省级一流建设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概述

1.建设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西安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务实、创新的软件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

紧密结合西安地方经济发展和建设的总体目标对IT产业人才的要求,以本科专业办学水平评估中“三个符合度”:即学校确定的目标(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要求、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学校的实际工作状态与确定的目标相符合;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自定目标相符合的要求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围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征,发挥已有的办学优势,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以产学研为办学途径,以能力为本位重新修订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分层次、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注重人才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西安地方经济建设需要,适应计算机学科快速发展需要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理论基础较好、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计算机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2.具体建设内容

(1)本专业分为软件设计与开发、云计算运维与嵌入式系统开发三个培养方向。学生应掌握计算机软件工程相关技术及其理论知识,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和软件的基本能力,具备初步从事大型软件工程组织、管理、开发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平台+模块+插件”课程体系,将培养过程划分为“2+1+1”三个时间段,其中:“2”:代表前二年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能力教育,实施“平台”课程教学;第一个“1”:代表在第三学年选修本专业本方向的特色模块课程,实施“模块”课程教学;第二个“1”:代表第4学年基于企业需求的“插件”式课程置换、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实施“插件”课程教学。实施重视实践的学、产、研紧密结合的三维实践教学,即通过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每一实践有不同的目的和任务,学生循序渐进,实现三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课程建设,创新课程体系特色,建设省级精品视频课程和线上线下课程。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积极申报1-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课程建设项目。

(4)建设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培养1-2名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实现省级教学名师零的突破,力争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名和教学团队1支;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团队,使高层次科研和教学成果的数量和水平显著增加。

(5)目前专业拥有一个教学团队,力争到2025年建设培养3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学科专业基础教学团队,专业核心教学团队,计科教学实践团队。

(6)加强资源整合,凝炼和稳定学科研究方向,以项目为支撑,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以科研促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项目研究。

 


 

软件工程专业专业建设规划概述

1.建设思路

以软件工程专业被确定为陕西省高校“一流专业”培育建设为契机,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依托,师资队伍建设和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为保障,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教学内容优化与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深化、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搭建、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教学科研管理改革等,经过3-5年的努力,构建具有鲜明应用性特色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把该专业办成与地方经济发展建设需求紧密联系,拥有良好社会声誉的专业。

2.具体建设内容

(1)建设符合专业定位的课程体系,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凸显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开放式、应用性和地方性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及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2)培养一支应用性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的科研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3)建设高水平的校外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辐射到计算机及其他理工科专业;

(4)争取设置一个工程硕士培养点,争取省部级及以上的科研项目和奖励数量有比较大的所突破,在区块链应用技术、软件安全技术、软件设计技术等方向形成一定的研究特色。

(5)经过3年的努力,争取把软件工程专业,办成省级一流建设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专业建设规划概述 

1.建设思路

以完成省级“一流专业”培育建设任务为工作重心,以“一流专业”建设标准为工作目标,以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和教学科研成果产出为抓手,补齐短板,将专业建设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人才培养方面,以师范专业认证工作为契机,坚持以培养面向地方基础教育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师范人才为人才培养定位,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广泛开展与地方基础教育强校、名校以及知名企业的合作与联系,强化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办成特色显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一流专业。

2.具体建设内容

(1)对标师范专业认证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培养模式更具特色,教学改革有成效,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满意度高。学生第一志愿报考率达到150%以上,录取平均分数超过二本线35分以上,学生报到率达到98%以上,一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累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2)加强课程建设,创新课程体系特色,建设省级精品视频课程和线上线下课程。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在原有6门校级精品课程和2门优秀课程,2门校级SPOC建设课程的基础上。积极申报1-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课程建设项目。

(3)建设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培养1-2名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实现省级教学名师零的突破,力争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名和教学团队1支;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团队,使高层次科研

和教学成果的数量和水平显著增加。立项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以上。

(4)目前专业拥有一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力争到2020年成为省级教学团队,同时建设培养3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基础数学教学团队,数学教学方法论团队,数学教学实践团队。

(5)在现有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与省内基础教育强校、名校以及知名教学企业的联系,广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学生师范技能培训及就业渠道拓展等方面的合作。同时,积极构建分阶段、多层次、多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省内外师范生实践技能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6)大力改善科研教学条件,建设良好的教学实习基地和相关实验实训室,达到师范专业认证中关于师范生实践教学条件的要求。

(7)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强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能力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期内召开学术交流会议2-3次。

(8)加强教学管理,建设科学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建立强有力的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体制,教风学风监督机制,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9)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形成机制,积极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规划概述

1.建设思路

以现有的阿里云大数据应用学院为基础,一方面积极完善大数据学院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在坚持理科专业基础上,充分发挥产业学院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的资源优势,按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大数据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尽快形成产教融合机制下大数据人才的应用特色。同时,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到2023年,数学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具备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性强,能够胜任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果,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评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5年,能够成为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形成良好口碑。

2.具体建设内容

(1)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学院的制度建设,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改善运营机制。大数据学院在我校是一个新兴事物,企业、学校、政府各方的责、权、利都不同。如何充分利用好这几年建设期内政府的资金支持和企业的资源,管理运营机制是否高效有序就十分重要。大数据学院计划在学习国内同类产教融合学院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在我校现有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政策支持,开展管理运营机制的创新。

(2)加强大数据学院的实践教学软硬件条件建设。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标准的实践教学条件。加快实施大数据实验室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引入阿里云实训平台、在线学习MOOC平台、云计算/大数据项目实训资源和工程案例等。通过软硬件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3)加强我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利用当前与企业共建大数据学院的契机,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加快我校自身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企业培训,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加快教师转型发展,适应新专业的建设需要。通过3-5年建设,建成一支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应用型大数据人才培养需要,胜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的本校教师队伍。

(4)积极拓展与其它大数据行业企业的合作机会。在与阿里云、慧科合作的大环境下,积极寻求与其它大数据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平台共建、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学生就业渠道的拓展。争取在2025年前与3-5家有实力的行业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紧密合作关系。

(5)依托我院现有的西安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市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大数据方面的科研工作,加强横向及纵向项目的申报与研究,促使教师在大数据方面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西安文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院务联系:89384660   学生事务:84509971

微信公众号